在全球范围内,近期韩国科研人员声称成功发现了有史以来首个室温超导体,这一消息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热议和关注。然而,北京大学量子材料科学中心(ICQM)与国科大等权威机构的一篇新论文揭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事实:被认为与韩国团队研究成果相符的LK-99材料,并不具备超导性质。
据透露,LK-99是一种将铜掺杂到由铅、氧和磷构成的多晶材料中的产物。不仅国内多家研究机构对此结果进行了证实,连包括美国和印度在内的多个国家也纷纷明确表态:这是虚假的!印度国家实验室在其最新发表的论文中明确指出,LK-99样品在室温下并不具备超导性。
室温超导现象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电阻可以降为零,电流能够在材料中无损耗地传输。通常情况下,要实现超导现象需要极低的温度或极高的压力。然而,实现室温下的超导性一直被认为是科学领域的一大难题。
超导技术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高新技术之一,其在电力、能源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令人瞩目。基于超导材料的零电阻特性和完全抗磁性,可以实现高电流输运、强磁场应用、磁悬浮等颠覆性技术。例如,利用超导电缆可以显著降低能量损耗,提高电力传输效率,为能源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作品采用:
《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