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2日,以色列掀起了一场太空探索的壮举,吸引了全球目光。在月球表面即将迎来第四位软着陆国家的历史时刻。然而,这次“创世纪”号(Beresheet)的月球探险之旅却并非一帆风顺。从起初的梦想到最终的坠毁,背后蕴藏着一段引人入胜的故事。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私人资助的月球着陆器,创世纪号由以色列的 SpaceIL 和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IAI)合作开发。然而,在距离预定的着陆时间仅剩十分钟时,一系列技术故障接连发生。恒星追踪器失灵,电脑频繁重启,最终以高速撞向月球。这个着陆器曾携带着名为“月球图书馆”的文明载体,内含纳米光刻技术刻蚀的三千万页文档、照片,以及100GB的压缩文件。
不止如此,方舟使命基金会决定在“月球图书馆”中添加DNA样本。这些水熊虫,一种极端环境中生存能力极强的生物,被封存在人造琥珀中,与“月球图书馆”一同坠落月球。科学家们开始思考,这些“地表最强生物”是否能够在月球上存活。
英国肯特大学的团队开展实验,通过模拟高强度冲击测试水熊虫的耐受性。使用特制的二级轻气枪,他们加速水熊虫撞击目标。实验结果显示,水熊虫能在一定冲击下存活,但面对过高的击波压强,它们的存活率显著下降。
这个故事引发了关于生命在宇宙中传播的思考。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哥拉提曾提出生命胚种论,认为生命可能通过太空尘埃传播。然而,实际情况异常复杂,生命是否能在极端环境中存活,仍然充满未知。
尽管水熊虫的命运令人感慨,但生命的奇迹依然令人心驰神往。或许,在月球上,那些水熊虫正在诠释着生命的坚韧和希望,成为这段引人入胜故事的真实英雄。
参考资料:
[1] https://davidson.weizmann.ac.il/en/online/sciencepanorama/what-happened-beresheet
[2] https://static1.squarespace.com/static/5c3bcbd5e17ba3597ea81282/t/5cbde30b6e9a7f176344d8a1/1555948311129/Overview+of+the+Lunar+Library.pdf
[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Arch_Mission_Foundation
[4] https://www.wired.com/story/a-crashed-israeli-lunar-lander-spilled-tardigrades-on-the-moon/
[5] https://www.archmission.org/technologies
[6] https://www.archmission.org/spaceil
[7] https://link.springer.com/chapter/10.1007/978-94-007-1896-8_12
[8] https://www.liebertpub.com/doi/10.1089/ast.2020.2405
[9]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877705817343333?via%3Dihub
[10] 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icle/hardy-water-bears-survive-bullet-impacts-point
[1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nspermia
[12]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19103512004447?via%3Dihub
作品采用:
《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