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LK-99真相:原始样本现身韩国能源技术研究所,薄膜工艺或成突破关键
侧边栏壁纸
  • 累计撰写 65,187 篇文章
  • 累计收到 0 条评论

揭秘LK-99真相:原始样本现身韩国能源技术研究所,薄膜工艺或成突破关键

James
2023-08-10 / 0 评论 / 6 阅读 / 正在检测是否收录...


一系列意外折射之后,LK-99的研究进展依然引人瞩目。中科院物理所和普林斯顿的对立论文初见世人,然而热议未减,该议题依然位居知乎热榜首位。但新的转机出现了,普林斯顿团队现已与中科院团队达成一致,两者研究或可相互补充。




这两篇反驳论文共同揭示了样本中存在Cu2S杂质相。普林斯顿团队经过更多理论计算,以铜掺杂的不稳定性推翻了韩国团队铜-铅替代理论。与此相对,中科院团队侧重于实验测量,认为LK-99电阻率下降源于Cu2S相变,但尚未完全超导。至此,多数网友或许认为“判若两人”,唯有对韩国团队原始样本的全面分析才能定论。



据悉,原始LK-99样本分发至两个机构,韩国能源技术研究所已确认收到,而美国威廉玛丽学院(LK-99作者金贤德所在机构)的运输仍在进行中。关于样本的正式分析结果,我们仍需耐心等待。



然而,全球各地的复现团队依然未放弃。新的对磁铁有反应的碎片不断涌现。B站科普up主真·凤舞九天以4K高清实验视频科普为目标,偶然间发现了一小块对磁铁有反应的样品。与硬币相比,尺寸微不足道。



up主表示,未反应的样品碎片将在评论区进行抽奖,有兴趣的观众可以参与。



在原Twitter上,Max Shirokawa Aalto展示了第三次实验结果,同样获得对磁铁有反应的样品。评论区的航天工程师Andrew McCalip指出,这与他的实验经历相符,烧制时间可能是影响实验结果的关键因素。



回到国内,知乎用户@胡豆在第三次实验失败后表示“告一段落”。他认为,按照韩国团队公开的制备工艺难以复现,加之中科院物理所的理论否定,个人的实验已接近尾声。但韩国金教授的反击依然令人期待。



而在韩国团队那边,令人瞩目的进展亦在进行。韩国能源技术研究所接受《数字时报》采访,确认一个月前收到原始样品,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证实其晶体结构与论文相符。然而,他们强调“是否超导是学术界关注的问题”,更关心该新材料的电学特性。他们认为,即使不是超导体,这种材料在室温下的低电阻性质也具备广泛应用。而威廉玛丽学院(LK-99论文作者金贤德所在机构)则表示材料预计将在8月内抵达。这一消息引发了网友的质疑,是否意味着金教授此前凭数据背书?



最后一个悬念在于韩国团队4月份的韩语论文,显示他们使用薄膜工艺制备了“0电阻率”测试的LK-99样品。薄膜工艺是否能够带来新的希望,以及寄出的原始样品是块状晶体还是薄膜,这些问题依然未解。



然而,制备薄膜所需的气相沉积等技术成本显然高于目前的烧炉方法。

参考链接:
[1] 真·凤舞九天视频链接
[2] Max Shirokawa Aalto视频链接
[3] 知乎胡豆回答链接
[4] 韩语原始论文链接
[5] 韩国能源技术研究所采访链接
[6] 普林斯顿团队回应链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