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研究从南京大学和布里斯托尔大学传来,或许要颠覆我们对动物繁殖的看法。以往人们认为,羊膜动物,也就是那些在卵内保护胚胎发育的脊椎动物,是因为硬壳卵的演化才能成功存活。但最新的一项研究对51种化石物种和29种现存动物的研究结果表明,事实并非如此。
这项重要的研究成果刊登在《自然-生态学与进化》杂志上。研究人员发现,羊膜动物的祖先,无论是哺乳动物、鳞龙目还是弓龙目,都表现出延长的胚胎保留期和胎生性繁殖特点。羊膜卵被描绘成一个充满神秘的“私人池塘”,在其中发育中的动物受到保护,避免在干旱的气候中干燥,从而使得这些动物能够远离水源,统治着陆地生态系统。
“我们的研究将经典的‘爬行动物卵’模型彻底推翻”,布里斯托尔地球科学学院的迈克尔-本顿教授如是说道。他还解释道:“最早的羊膜动物进化出了延长的胚胎保留期,而不是硬壳卵,以在母体内或多或少地保护发育中的胚胎,从而可以推迟出生,直到环境变得有利为止。”
这项研究的结果对生物学界的传统观点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从中国早白垩世的池州龙宝宝骨架,到来自中国白垩纪的蝶形目动物化石,都表明卵生和胎生之间的转换在不同的物种中都有出现。生态学家约瑟夫-基廷博士指出:“延长胚胎保留期在今天的脊椎动物中非常普遍,这似乎在生态上具有优势,让母体在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食物时释放幼体。”
这个颠覆性的研究不仅改变了我们对早期动物繁殖的理解,也为我们展示了动物在演化中如何适应环境,找到最适合自身生存的方式。这些新的发现将进一步推动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和探索,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动物世界的奥秘。想象一下,早期的羊膜动物是如何通过延长胚胎保留期来迎接陆地生活的挑战,这无疑是一个令人着迷的探索之旅。
作品采用:
《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