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疱疹病毒永不消逝的策略:科学家解码长期潜伏人体的伎俩
侧边栏壁纸
  • 累计撰写 65,187 篇文章
  • 累计收到 0 条评论

揭秘疱疹病毒永不消逝的策略:科学家解码长期潜伏人体的伎俩

James
2023-08-12 / 0 评论 / 5 阅读 / 正在检测是否收录...


疱疹病毒,那个永不离去的隐患,正逐渐揭开其狡猾面纱。这种病毒一旦感染人体,便永远伴随,因其能在某些细胞内长期休眠。九种不同的人类疱疹病毒中至少有一种存在于几乎每个成年人体内,但年龄、压力或免疫系统的薄弱都可能使它们重新激活,引发严重疾病的潜在威胁。

Model-of-Herpesviral-Virions-in-Cross-Section-1536x1489.webp通过一幅引人入胜的图像,我们得以窥探疱疹病毒的内在构造。病毒的糖蛋白(红色)与膜(透明)融为一体,保护蛋白(灰色)与宿主蛋白(粉红色)相互交织。黄色标出的病毒外壳蛋白 UL32,将病毒DNA隐藏于核壳(蓝色)中。这张图是科学家努力的结晶,摄影:Yueheng Zhou, Absea Biotechnology。

疱疹病毒之所以异常成功,植根于其精妙的适应能力和对免疫系统的巧妙躲避。病毒的伪装关键是蛋白质,它们欺骗被感染细胞,迷惑细胞免受威胁。例如,每个疱疹病毒都拥有强大的蛋白质队伍,高度适应宿主,使得病毒能在感染后立即展开高效复制。

这些复杂蛋白质组还促使感染细胞内形成多层颗粒。这些新生病毒(又称病毒颗粒)满载病毒和宿主蛋白,核心蕴藏着病毒DNA,核壳围护,外层由众多蛋白质构筑的保护膜环绕。

在病毒重新激活的过程中,这些颗粒扮演关键角色,推动病毒在体内再次複制和传播,成为疾病爆发的核心元素。

然而,这些颗粒内部的组织,特别是外壳内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的互动,迄今为止仍鲜为人知。为此,莱布尼茨分子药理学研究所(FMP)与柏林夏里特大学的科学家深入研究了这些颗粒,特别关注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

巨细胞病毒在人群中广泛传播,对于接受移植手术的人群以及母体感染的胎儿尤其危险。尽管深入研究,但目前尚缺乏有效抗病毒疗法,也没有专门针对该病毒的疫苗。

新的研究绘制了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全新图景。科学家们首次详细描绘了HCMV颗粒内病毒与宿主细胞蛋白之间的空间互动,发现一些宿主细胞蛋白会被病毒蛋白招募,在病毒复制中扮演重要角色。比如,名为UL32的病毒蛋白招募了细胞蛋白PP1,确保与其他不必要的宿主细胞蛋白不发生结合。

FMP病毒学家鲍里斯-博格丹诺(Boris Bogdanow)表示:“由于HCMV本身没有PP1等磷酸酶,我们可以观察到病毒利用宿主细胞蛋白高效进行复制。”

为了逐层研究HCMV颗粒内不同蛋白质的相互作用,科研人员采用了交联质谱技术。FMP的质谱分析专家刘凡强调:“这项方法不仅能确定蛋白质的身份,还能准确描绘蛋白质间的互动情况,以及发生的位置。”

这一创新技术首次被用于绘制疱疹病毒颗粒内蛋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