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突破性的研究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科学家领导,深入探讨了哺乳动物的寿命和衰老。来自大卫-格芬医学院和健康学院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人员牵头,与国际研究团队合作,发表了两篇重要文章,详细探讨了DNA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贯穿人类,也伴随其他哺乳动物的演化历程,与寿命以及多项重要特征息息相关。
“我们发现哺乳动物寿命紧密关联着DNA分子的化学修饰,也就是所谓的表观遗传学,更确切地说,是甲基化。”资深作者之一史蒂夫-霍瓦特(Steve Horvath)博士指出:“从根本上来看,寿命较长的哺乳动物呈现出更为明显的DNA甲基化模式,而寿命较短的哺乳动物的甲基化模式则较为平缓。”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和计算医学教授杰森-恩斯特(Jason Ernst)补充说:“通过我们开发的测量哺乳动物DNA甲基化水平的技术,结合众多研究人员的组织样本贡献,我们得到了一个独特的数据集。在应用先进的计算和统计工具进行分析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哺乳动物的DNA甲基化、寿命、衰老以及其他生物过程之间的关系。”
这两项研究成果中,一篇发表在《科学》杂志,另一篇刊载在《自然-衰老》杂志上,共同关注DNA甲基化这一重要机制。DNA甲基化作为一种细胞控制基因表达的机制,能够开启或关闭基因。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集中研究了不同物种DNA序列中相似位置的DNA甲基化差异。
【插图】
一张圆图清楚地展示了各种物种的年龄与DNA甲基化年龄之间的关联,该图由两种通用时钟估算而得。图片来源:Ake Lu 和 Steve Horvath
为了深入了解DNA甲基化的影响,近200名研究人员(联合成为“哺乳动物甲基化联合会”)收集并分析了来自348个不同哺乳动物物种的15000多个动物组织样本的甲基化数据。研究表明,甲基化特征的变化与遗传学的进化密切相关,这表明基因组和表观基因组的进化相互交织,影响着不同哺乳动物物种的生物特征和性状。
《科学》杂志刊登的研究结果强调了这一点:留下的甲基化“痕迹”证明了甲基化与哺乳动物物种的最长寿命之间存在重要关联。Horvath将DNA分子上的甲基化模式类比为地形的波峰和波谷,他指出,寿命较长的物种呈现出明显的波峰和波谷,这种特点源于延长的妊娠期和发育期。相反,寿命较短的物种妊娠期短,发育快,因此其细胞中的甲基化模式较为平缓,不那么清晰。
研究揭示了某些基因和遗传转录因子的参与,表明物种的最长寿命与特定的发育过程有关。值得注意的是,与年龄相关的胞嘧啶甲基化与与最长寿命相关的胞嘧啶甲基化不同,这意味着影响平均寿命的分子途径与决定最长寿命的分子途径不同。
进化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基因水平,它还扩展到表观遗传水平。研究人员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DNA甲基化受到进化压力和选择的影响。”
Horvath和研究联盟专注于一个子集数据库,研究了185种哺乳动物的甲基化特征。通过确定随着年龄增长,所有哺乳动物甲基化水平的变化,他们开发了一种“通用泛哺乳动物时钟”,这种数学公式能够精确估算所有哺乳动物的年龄。这一成果在《自然-衰老》杂志上发布。
霍瓦特博士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
作品采用:
《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