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摩天大楼究竟能够达到何种高度?截至2021年,全球最高的20座楼中,竟然有11座矗立在中国。这一壮丽景象令人自豪,但同时也引发一个深刻问题:大楼到底有多高的潜力?当前中国最高楼是上海中心大厦,共118层,总高达632米。然而,世界之巅则被迪拜的哈利法塔称霸,162层,高达828米。
不禁让人思考,为何这些楼宇虽然令人惊叹,却未突破千米巨制?是人类科技尚未足够发达?一起来探寻这个引人入胜的话题。
【图片】
从数据角度来看,尽管这些摩天大楼在地面上矗立壮观,但实际高度依然未超越千米大关。为何如此呢?其实,一切事物都有其极限,楼宇高度也不例外。
地球本身是最杰出的建筑师,其山峰堪称高楼佳构。地球上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达8848米,超越人类建筑物。然而,地球并未创造出万米高峰,这并非偶然。其中关键是重力。山峰越高,质量越大,底部所承受压力愈加巨大。一旦压力超过底座极限,山峰将坍塌。
因此,星球的重力越小,山峰理论高度就可更高。火星作为例子,重力仅为地球三分之一,故超过万米高山层出不穷,如奥林巴斯火山高达21000多米。
地球山峰理论高度为20560米,受多重因素影响,如环境侵蚀、大气作用等。即使如此,人类建筑很难超越千米高楼。山峰与楼宇面临共同问题:结构强度。建筑越高,底部压力越大,结构需更强。人类技术难以支持千米高楼,使其突破千米限制。
此外,山峰与楼宇均采用下宽上窄设计,分担压力。因此,建筑越高,底座愈宽。万米高楼不是累加,而是需数千千米楼层,占地广大,成本高昂。
楼体高度增加,稳定性递减。顶部风阻尼器为关键,质量需达大楼百分之一,上海中心大厦的风阻尼器即重达1000吨。楼体再升高,风阻尼器质量将进一步增加,技术难题重重。
理论上地球楼宇可达20000米,实际上,千米高楼难以问世。即使在大自然的设计中,万米楼宇也无法实现。这个话题令人着迷,让我们深入思考大楼创造的极限。
作品采用:
《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