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意识日益深入,食品领域掀起人造肉潮,从猪牛鸡到鱼类,无所不包。最新惊喜,新加坡科研团队成功打造出可通过3D打印制作的纯素鱿鱼圈,品味和营养并重。美国化学学会13日至17日的盛会上,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科学家们引人瞩目地发布了他们的突破性成果——植物性3D打印鱿鱼圈。
据研究负责人Poornima Vijayan介绍,新加坡高达90%的鱼类依赖进口,急需寻找蛋白替代方案。市面上虽有蟹肉棒等人造海鲜,却往往是碎鱼拼凑,难以达到海鲜的营养和风味。团队破解难题,选用微藻蛋白和绿豆蛋白两种材料,前者带有微妙的海鲜风味,为海鲜替代品提供了完美解决方案;后者则来自凉粉制作的边角料,两者巧妙混合,经过3D食品级打印机打印成型,再利用空气炸锅一烹而成,香气四溢的纯素鱿鱼圈呈现在餐桌上。
这支团队还不满足于此,他们以类似的方法成功打造出了纯素鲑鱼片、人造虾等一系列海鲜美味。图片链接:。新加坡团队的创新突破,不仅满足了人们对可持续美食的渴望,更为环保与美味注入了全新可能。
作品采用:
《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