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迅猛增长,一波新能源电池的“退役潮”正在兴起。根据新能源汽车国家标准,动力电池只需保留80%的容量即可被视为“退役”。数据显示,我国正在进入大规模动力电池退役时期。仅在2023年,我国将面临59万吨的退役动力电池,而自2028年起,每年的退役量将超过260万吨。
在这场急速增长的电池退役潮中,如何处理这些废旧电池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央视新闻的最新报道为我们展示了解决方案。当前,动力电池的回收主要有两种途径:梯次利用和回收提取原材料。所谓“梯次利用”即将退役电池运用在储能、电动自行车等对电池性能要求较低的领域,让电池继续焕发生命力。
而性能不足的电池则会被进行原材料提取,通过筛选、破碎、冶炼等工序,将镍、钴、锰等有价金属分离出来,以便重新售卖。尽管中国的锂资源仅占全球的7%,但中国电动汽车的产销量却占据全球的60%。因此,从电池中提取锂、钴、镍等金属,进行循环再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若这一过程处理不当,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目前超过一半的退役电池被未具备处理资质的企业处理。为解决这一问题,工信部已公布了四批次动力电池回收白名单企业,已达到88家,积极推动动力电池回收业务合法化,逐渐消除非法操作。
此外,有关部门表示,他们正在加速制定《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动力电池的标准体系,以确保未来退役电池的处理更加规范。
作品采用:
《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