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的天体物理学家们揭开了一个引人入胜的谜团,关于地球白昼在月球潮汐的影响下逐渐延长,但又在十多亿年前停滞的现象。最新研究发现,这个现象背后有一个复杂的故事,涉及太阳驱动的大气潮汐和月球引力的交织影响。
众所周知,月球的引力逐渐减缓了地球的自转速度,导致白昼不断延长。然而,令人惊奇的是,约20亿年前至6亿年前,地球的白昼延长竟然出现了一个长达十亿年的停顿期。研究表明,这是因为太阳驱动的大气潮汐在这段时间内与月球的影响相互抵消,维持了地球的自转速率,使一天的长度保持在19.5小时。
这项研究的重要发现是,如果没有这个亿年级别的停顿,我们现在的一天将不是24小时,而是延长到60多个小时。这一成果在最近的《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发表,为了揭示这个有趣的现象,科学家们依赖于地质证据和大气研究工具。
这项研究的团队包括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加拿大理论天体物理研究所(CITA)的天体物理学家诺曼-默里(Norman Murray)、研究生吴汉波(Hanbo Wu)、大卫-A. 邓拉普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系的克里斯汀-梅努、波尔多天体物理实验室的杰里米-拉孔特等,以及多伦多大学物理系的克里斯托弗-李。
这个研究还指出,地球大气的共振频率就像钟摆一样,由温度等多种因素决定。正是这种共振频率的变化,使得地球的大气潮汐与自转速度的变化不同步。研究人员运用全球大气环流模型,预测了地球历史上这一时期的大气温度,为他们的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这项研究为我们理解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和白昼延长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此外,考虑到全球变暖,大气共振的变化可能会影响这种潮汐失衡,从而对气候危机产生影响。如今,科学家们对于这一亿年级别的停顿,以及地球白昼延长的神秘背后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作品采用:
《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