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隼鸟号宇宙飞船在小行星样本中的微小盐晶体发现引发惊喜,这或许意味着太阳系内液态水的存在比预期更普遍。尽管氯化钠(食盐)似乎平凡,但亚利桑那大学月球与行星实验室的科学家们却深感兴趣,因为这种晶体需要液态水存在才能形成。
隼鸟号探测器曾在小行星“丝川”上发现了微小的盐晶体,这个S型小行星的样本来源却是个谜。这次的研究揭示了这颗小行星上水分的迹象,这意味着太阳系中飞驰的小行星可能并非干旱如想象。
尽管人们过去认为地球上的水可能来自彗星,现在这个假设被小行星的参与推动。亚利桑那大学的汤姆-泽加教授和博士后车少帆对“丝川”样本进行了详尽分析。
通过研究盐晶体的样本,科学家排除了后来污染可能性,首次证明了盐晶体确实来自小行星本身。这发现有力地支持了早期地球可能通过小行星获取水的假设。
这项发现对解释地球水的来源具有重要影响。现在科学家普遍认为地球、金星和火星等岩质行星是在太阳星云外部形成的,需要从更远的地方带来水分,而小行星可能成为这一过程的关键角色。
虽然还需进一步研究,但这项发现表明普通小行星的含水情况可能比想象的要丰富。车少帆认为,这使得小行星水运输假说更具可信度。
“丝川”小行星的形成机制也提供了新视角。科学家们设想,这颗小行星可能曾承载冰冻的水和氯化氢,因早期太阳系的自然放射性和陨石撞击提供了热源,维持了液态水的存在。
总之,隼鸟号的发现为太空中的盐晶体揭示了宝贵的线索,暗示了地球水源的可能性。这一成果突显了小行星在解开宇宙奥秘中的关键作用。
作品采用:
《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