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终于揭开神秘面纱,首款产品SU7在第377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中正式亮相。尽管关于设计、电池和智能驾驶等方面的传言已久,但随着申报信息的正式公布,小米汽车的首张面纱也终于被揭开。
小米汽车的首款车型SU7以大气的外观、优美的曲线和卓越的性能参数回馈了期待已久的消费者和媒体。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尽管公告显示小米汽车将由北汽越野生产,但工厂地址与小米此前的自建工厂相符。在目前禁止代工和禁止资质转让的政策风声中,小米汽车的资质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价格成谜
通过配置来看价格,SU7的尺寸为4997mm1963mm1455mm,与竞品相近,但不同版本提供了丰富的个性化选装配置。SU7将分为入门版和Pro/Max版本,最大的区别在于电池类型和电机数量。SU7搭载磷酸铁锂电池和220kW功率的驱动电机,而Pro/Max版则搭载宁德时代提供的三元锂电池整包,标配双电机,前后电机总功率为495kW。此外,激光雷达也可选配,智驾系统分为有/无激光雷达版本。
在竞品25万元左右的定价范围内,SU7有望具备相当的性价比。然而,在2024年上半年上市后,小米汽车将迎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不仅需要满足消费者需求,还要在续航、智能驾驶和价格方面取得竞争优势。
小米汽车资质之谜
关于小米汽车的资质问题,尽管有不同的传言,但在此次申报公示后,可以确定小米汽车已经解决了生产资质的问题。虽然SU7的商标为小米牌,但归属企业却是北京汽车集团越野车有限公司。这一点暗示着小米汽车可能得到了北汽的帮助,但具体形式尚不清楚。
从生产地址来看,虽然SU7由北汽越野代工,但生产地址却是小米汽车自建工厂的地点。这意味着小米汽车在借用北汽越野的资质,自主生产产品。资质的来源或许与北汽越野的一次法人变更有关,但具体情况尚待公布。
小米汽车的资质问题是一道谜,但通过曲线救国的方式,小米汽车成功取得生产资质,顺利实现了车辆的生产和销售。
作品采用:
《
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 4.0 国际 (CC BY-NC-SA 4.0)
》许可协议授权